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_日韩精品在线电影_美女污视频网站_91视频免费版app无限看

集聚的價值--盤點中國裝備工業聚集區

時間:2015-03-16 08:59 閱讀:3813 來源:互聯網

    隨著中國裝備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裝備制造類公司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之路,在這條路上,工業聚集區成了裝備制造工業發展的基石。經過《裝備制造》雜志編輯部、裝備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的多重篩選與討論,獲得了61個2008年度裝備制造公司高度集中且有特色的裝備工業聚集區名單。這61個裝備工業聚集區分布在中國26個省市。其中遼寧、江蘇、河北省區遙遙領先,一共有19個裝備工業聚集區入選,占總數的31.15%。江蘇地區7個,占11.48%;遼寧地區6個,占9.84%;河北地區6個,占9.84%。其次是天津、湖南、廣東、四川、重慶、浙江等地區各有3個,各占4.92%。接下來是山東、山西、河南、上海、安徽、湖北、等地區各有2個,各占3.28%。北京、黑龍江、吉林、陜西、寧夏、甘肅、內蒙古、福建、江西、云南等地區各1個。
裝備制造公司"扎堆" 

    經歷了經濟危機之后,有遠見的中國裝備工業公司心中肯定有了一絲明悟,"從某種意義上說裝備制造行業也正在經歷著一次輪回,這次輪回的終點正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回歸市場規律。" 

    在中國,一個裝備制造類公司獨自發展是困難的,一批相關公司一起發展也許就會好一些,而一群上下相關、左右相應、成熟度不同、中外混雜的公司在一起,就會爆發出在意料之外的奇跡。 

    《裝備制造》雜志11月推出的"集聚的價值--盤點中國裝備工業園區"是本刊對裝備制造行業的一次新探索。在沒有路標與燈光的"道路"上,我們懷著"世界經濟的第二發動機可能會是中國,而中國經濟的發動機只能是裝備工業"這條信念蹣跚前行。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中,觀察、甄選并研究這些迥然不同的裝備工業聚集方式,使我們看到了它們內在所蘊含的那些尚未被放大的價值。現在呈上的就是這張蘊含著無限樂趣與財富的藏寶圖---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別開生面的探寶之旅。 

    就如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現在的中國裝備工業公司也已經開始不斷升級自己的產業機構,由"單兵作戰"到"人海戰術",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單一工業化"轉變為"信息工業融合"。 

    中國,發展到現在已有3.6萬家裝備工業類公司。令人遺憾的是,這么大的產業規模,這么多的公司數量卻沒有一家公司能躋身于世界500強,公司品牌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更是寥寥無幾,截至今天,中國裝備制造業總規模僅相當于美國的1/5、日本的1/4。雖然事實如此,但我們并不悲觀,因為在和無數裝備制造公司"領航人"的接觸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們的一個堅定的信念"本土也能誕生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工業公司"。 

    伴隨著這樣的信心,我們發現了以下喜人的改變:自2005年以來中國裝備工業聚集區模式迅速發展,并由以往的政府主導向公司主導過渡。 根據觀察發現,"由產業龍頭主導發展聚集區"已經成了工業聚集區發展模式的主流,正在逐漸改變昔日"政府主導的產業聚集區"模式和"自發聚集形成的聚集區"模式的情況。伴隨著這種模式的進展,裝備制造行業在中國的廣闊地域上開始了新的聚集區建設。2006年10月23日,遼陽筑路機械有限公司創建的遼筑公司裝備制造工業園區正式建成投產;2007年10月17日,三一重工主導的三一重工工業園奠基典禮儀式在觀瀾高新園區舉行;2008年8月26日,中石油發布信息稱它要在盤錦市打造遼東灣海洋裝備工業園區,等等。 

    除了行業龍頭主導的工業園區模式的日漸成熟,政府主導的工業園區中為某個裝備制造類公司打造園中園的情況也方興未艾,背靠政府的支持,以自己的產業結構進行垂直產業鏈重組,縱向產業點拓展,形成適合自己的產業配套基地正是市場主導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規律所在。 

    在一個產業相關的聚集區,如果每個公司專注于自己的專業化發展,配件制造公司和主機制造公司在制造商品時共同合作、相互激蕩,是不是更加容易擦出創新的火花?就如無錫葉片和主機廠,在一次次共同合作中,誕生出眾多創新成果。現今的中國裝備產業聚集區已經一改過去眾多競爭對手"扎堆"的老路,向著分工精細化,合作緊湊化的方向邁進。

 
分布圖的發現 

    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逐漸加深,全球的裝備制造行業的寒冬也仿佛接踵而至。九月份,美國制造業活動指數為43.5%,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收縮,達到了七年以來最低點。歐盟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二季度歐洲首度出現環比負增長,歐元三大支柱,投資、消費、出口全線下滑。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裝備制造業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 

    從大環境上來看,一邊是歐美經濟受到重創后需要幾年加以恢復,一邊是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需要基礎建設的支持,使得機械裝備業市場十分活躍。在經歷2006和2007年30%以上的高增長速度之后,2008年1-7月中國機械工業產值同比增長仍達到了29%左右。和行業景氣度高企相應,中國裝備制造工業聚集區的快速發展功不可沒。 

    綠色制造理念深入裝備工業 

    在中國向世界鄭重承諾"綠色奧運"之后,中國的的裝備工業也經歷著一次深刻的變革。 

    幾年前,為了尋找增長機會,很多裝備制造類公司選擇了"犧牲環境換取利益"的發展模式,對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同樣是在那個時期,很多裝備工業園區為了迅速發展,引入了一批高污染的公司,為當地環境帶來了災難。經過公司掠奪式的發展后,環境毀了、公司走了,留下的只是當地人對過去環境的追憶。據統計,在當時中國平均每增加1萬元的工業產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和大量的生活污水。這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如果依然這樣發展下去,可能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現在,更多裝備工業園區把引入綠色制造類公司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工業園區自己掏錢建設環保設施。例如很多工業園區都建立了集中污水處理廠,甚至有的工業園區還為其周圍的住宅區免費安裝了隔聲窗和隔聲屏。另一方面,許多工業園區在招商首頁醒目列出綠色環保公司入園的種種優惠條件。觀察發現,改善園區設施減少環境污染已經是很多工業園區的第一選擇,還有些園區制定了詳細的工業園準入制度,禁止高污染裝備制造類公司進入,或是建立如PDCA循環管理體系的園內公司審查制度和制作園內公司檔案來降低環保風險,甚至有的園區還制定了調入調出制度,對不合格的入園公司可行使搬出權。 

    除了工業園區的環保措施,很多裝備制造類公司也對自己的產品和生產過程進行了升級以適應環保要求,根據觀察發現,超過七成裝備制造類公司表示自己符合ISO14001標準,超六成的裝備制造類公司表示已對現有工藝設備的技術進行改造,減少環境污染。還有一些公司改進了清潔生產管理措施,但讓人遺憾的是只有少數公司有購入新的設備以適應環保需求的想法。 

    提及綠色環保措施為公司利潤帶來什么影響,我們發現大多企業的第一反應是能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其后是有些循環回收式措施能節約成本、增進效益,當然從短期來看這樣做會增加成本、縮減利潤;只有少數提出可能會衍生出其他產品并因此增加了營業收入。 

    南北聚集區分工明顯 

    在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區域規劃等因素的影響下,裝備制造類公司在南北聚集區的分工方面也呈現不同態勢。有超過九成的人認可中國裝備制造工業聚集區的確存在南北分工明顯的現象。 

    在上面的情況得到肯定后,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貴公司是一家輕型裝備工業公司,那么您將選擇哪個地區的工業聚集區來發展?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后發現,上海位居第一,江蘇排名第二,天津名列第三,這三個地區的輕型裝備工業是中國最發達的,然后依次是浙江、湖北、河北、湖南、北京、安徽、廣東、重慶、四川、云南等地區。 

    輕型裝備工業公司青睞以上地區,那重型裝備工業公司呢?研究發現,地區排名確實存在一定的變化,重型裝備工業公司更青睞這些地區:遼寧名列第一,上海位居第二,重慶排名第三,這三個地區的重型裝備工業位居中國重型裝備工業的前三甲,接著依次為四川、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湖北、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廣西等地區。 

    公司看好什么樣的聚集區 

    當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產業聚集的現象,就好像美國的高新科技類公司聚集區叫"硅谷",電影行業聚集區代表是"好萊塢",金融類公司聚集的地方是"華爾街"一樣,中國也出現了自己有代表性產業聚集區,就像很多人現在叫保定"中國電谷",武漢更喜歡被稱呼為"中國光谷"。 

    可是有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什么公司喜歡集群模式,這個模式的出現到底為公司帶來了多大的好處?經過多方求教,一位專家給出了問題的答案:"產業集群通過使相聯系的公司聯合在一起,組成了巨大的生產網絡(產業集群)。在這樣的生產網絡下,公司通過利用與同行公司間的聯合來影響和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要求,從而獲得了一定的操控力,并通過這種操控力應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提高生存能力。" 

    普通公司是這樣,那裝備工業聚集區是否能為裝備工業公司帶來好處?答案是肯定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進一步想到了下面的問題"裝備工業公司選擇產業聚集區時看中什么指標呢?"深入觀察發現,第一是分工網絡(配套設施)是否明確,第二是融資優勢是否明顯,第三是勞動力資源是否有優勢,這三項指標成為裝備制造類公司"擇木而棲"的、最重要的三項標準。其后依次是工業區所處的交通區位優勢是否明顯、工業區內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工業區內投資成本是否低廉、工業區周邊環境影響情況、工業園區管理團隊是否優秀等標準。 

    明白了裝備工業公司的想法后,我們不禁想裝備工業聚集區為裝備工業公司帶來何種效益呢?節省運費成本顯然是裝備工業聚集區帶來的第一個好處;第二個好處則是它為裝備工業公司帶來了融資成本的節省;大多數人所關注的生產成本的節省問題只能說是工業聚集區帶來的第三個好處;緊跟其后的依次是良好的競爭和合作環境;易于區域公司間加強溝通與合作;管理與服務的一體化帶來的效益、公司便于進行產業一體化調整等。 

    能源裝備制造業看漲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延伸,世界經濟也在逐漸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潭,如果這次美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救市成功,世界經濟可能有從泥沼中被拔出的希望;如果救市不成功,那世界經濟將要做好從新一輪的經濟起點開始的打算。無論如何,經濟短時間的下行已成必然,在這樣的環境下,什么樣的產品能幫公司扛過這輪調整已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在近期采訪中,越來越多的公司領導者表示通用機械的前景已逐漸呈現出不明朗的態勢,而能源裝備制造業則被更多人所看好。這個情況我們可以間接通過工業園區更希望那類公司入住這樣的問題來解答:大多數工業園區所歡迎的裝備工業公司第一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第二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第三是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其后依次是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普通機械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 

    而公司更看好那類裝備制造細分行業呢,我們發現最被公司最看好的是核電成套設備,緊隨其后的是新能源與能源設備,排在第三的是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然后依次是: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電機制造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醫療器械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農業機械制造業、儀器表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石化及其他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船舶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業、鍋爐及原動機制造業、金屬加工機械制造業、鑄鍛件制造業等。 

    而在什么措施能夠幫助裝備工業公司渡過難關的問題上,我們得到驚人發現:有持續低成本融資優勢的工業聚集區成了裝備工業公司渡過難關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最好的策略則是加大公司宣傳力度,再次才是加深產業聚集區內的合作結構以分散產業成本壓力,然后比較好的方法依次是壓縮生產成本、裁汰部門、建設強有力銷售團隊、產品創新、更加專業化、改變管理團隊、要求更多的聚集區優惠等措施,而冒風險進行轉型最不可取。

 
優秀投資環境聚集區

    投資環境指的是什么,是自然環境、是聚集區政策、是優良的交通位置、是優秀的產業配套環境?還是更好的融資優勢?或許它應該是這一切的綜合。

    沈陽鐵西新區

    2007年,沈陽市鐵西區投入14億元用于改建開發區的市政建設、給排水、電力等工業發展的基礎設備和保障系統。現在沈陽鐵西工業園區已經成為中國重型裝備公司的"搖籃"。在2007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沈陽獲得"中國十大活力城市"、"最佳投資城市"兩大殊榮。這一切,似乎預示著沈陽這個昔日的共和國工業長子正在強勢歸來。

    不可否認,沈陽的工業優勢就是重型設備,而把這一優勢繼承得最為完備的就是鐵西新區,鐵西新區位于沈陽市中心的西南部,東依長大鐵路,西鄰沈大高速公路,北靠鞍鋼廠區,南鄰鞍山經濟開發區,是通向沈陽、大連高速公路的交通要道,南距重要海港城市大連308公里,素有"東方魯爾"之稱。

    沈陽鐵西新區內聚集著眾多國家級的重型裝備制造公司,使其中國最為重要的重裝聚集區。現在園內聚集著以沈陽機床、北方重工、新沈鼓集團、三一重裝、北方交通重工集團、中國北車集團沈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松下、三菱重工等公司為首的700多家公司,工業總產值達到上千億元。

    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

    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作為國家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一直以來就受到各裝備公司的推崇。現在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以集中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高附加值先進制造業為宗旨,已逐漸成為上海六大產業基地之一。

    在交通環境上,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的蘆潮港分城區位置優越。通過蘆潮港碼頭到浙江寧波、舟山、普陀山、大小洋山等地,只需要一到二個小時。而陸路距海港新城只有5公里,洋山深水港32公里,浦東國際機場27公里、上海市中心52公里。周圍緊鄰著滬蘆高速、兩港高速、東海大橋、D2大道等。區內有D3大道與臨港物流園區和重裝備產業區貫通,形成了流暢的交通網絡。此外規劃中的輕軌與磁懸浮列車也將為蘆潮港的未來帶來更深的變革。

    在產業配套上上海臨港重裝備產業區除優秀的供電、通信、燃氣、雨水、污水環衛處理等系統外,還有獨具特色的防災系統:其大堤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級風的標準進行建設;防震按七級地震強度設防,并在環狀綠化帶內建立地震監測中心;消防上可以在接警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邊緣。這些設施受到了園內公司的普遍贊譽。

    除此之外,園區政策上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緊鄰上海市區有更好的融資優勢也是很多裝備制造類公司選擇到此來投資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上海電氣、瓦錫蘭齊耀柴油機有限公司、芬蘭科尼港口機械(上海)有限公司、韓國東和恩泰株式會社、普洛斯物流設備制造公司、上海上纜安捷電纜有限公司、中集集裝箱制造服務公司、寶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船三井、上海電氣、上海汽車,振中工程機械等均落戶于此。而在今年4月上海證券報披露的大飛機總裝基地3個可能的選擇里上海的臨港產業園區也名列其中。

    湘潭(德國)工業園

    湘潭(德國)工業園太有名了,在產業特色上,它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火炬計劃湘潭機電一體化特色產業基地;在環保工業園區建設上它又是國家環保總局明確的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而最近它又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

    據說湘潭(德國)工業園之所以與德國合作引來海外投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湘潭是毛主席的故鄉,而德國是馬克思的故里。對很多德國人來說,之所以知道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有個毛澤東,德國HIRO電梯公司董事長海恩是落戶湘潭(德國)工業園的第一個德國人,他曾經就說過:"我希望我們公司的產品能夠像毛主席說的那樣"為人民服務""。

    湘潭(德國)工業園地處湘潭城市中心區南側,規劃面積415公頃,其中產業用地297公頃。其地理位置是北靠長江,南臨粵港,東望浙滬,處在南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開放帶之間,占據中國新經濟要沖位置。如果以湘潭為圓心,500公里為半徑,其范圍內正是中國人口最密集、財富最集中之區域,這里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理想的投資場所,所以2005年《福布斯》公布的最適宜投資辦廠的20個城市中,湘潭名列第三。

    在園區政策上湘潭(德國)工業園也是獨具匠心,除去大多工業園區共有的優惠政策外,其提出的對規模大、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無污染的高新技術項目或外商投資項目,對本市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的工業項目或外商投資的大型高新產業項目,需作進一步優惠扶持的,可以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至今被很多園區所效仿。

    在入園企業方面,德國HIRO電梯公司、德國AR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德國Grimm焊接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江南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德國萊茲鼓風機公司、湘潭平安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湖南五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布蘭德公司、湘潭市儀器儀表成套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奧托斯液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德國DRE/CON公司等多家公司,已有88個投資項目已在院內開展。

    "中國電谷"保定

    曾經有人問我,"中國電谷"是指什么,是保定的幾個企業?是保定市管委會?還是保定市高新區?我當時愣住不知怎樣作答,后來通過專業人士講解我才知道,原來"中國電谷"既不是幾個企業、也不是保定市管委會、更不是保定市高新區,"中國電谷"指的就是中國保定市本身。 

    在產業優勢上,保定不僅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國惟一的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還是全國惟一的太陽能綜合應用示范城市,可以說,在新能源和新能源設備產業方面,保定站在了中國的最高點。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脈,東抱白洋淀,與北京、天津呈三足鼎立之勢。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莊131公里,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便是"京畿首善之地"。北有首都國際機場,南有正定機場,東臨天津和黃驊兩大港口。保定市轄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77萬人,為全國第四大人口城市。這一切為保定建造產業基地提供了交通優勢與人力資源優勢。

    而在產業配套方面,保定打造"中國電谷"更是得天獨厚,首先保定已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生產基地,這使得中國許多太陽能光伏設備企業聚集于此,例如作為國內最大的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身上就已被打上了"保定印"。據統計保定現有相關公司上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天威集團、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中航惠騰公司、風帆集團等,除此之外,作為高科技新能源的代表,保定還擁有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為保定相關公司出謀劃策。據悉,根據今年的宏觀情況,保定市決定利用技術創新體系和資源聚集政策,把"中國電谷"帶到以發展風電整機、華翼風力葉片、光伏太陽能電池、大型變壓器、新型儲能、節電技術這六大優勢項目上。

    無錫新加坡工業園

    創立于1993年底的無錫新加坡工業園發展到現在已經歷15個年頭,這個由無錫市人民政府與新加坡勝科工業集團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被稱為無錫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英國《企業測評》雜志連續三年評其為亞太地區25個著名高科技園區綜合投資環境的第一名。

    無錫新加坡工業園位于無錫新區之中,園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有完整的環境保護體系,其地理位置東臨上海蘇州、南瀕太湖、西近南京、北臨長江,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地區,周圍滬寧鐵路橫亙東西,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水陸空交通便捷。預計至2010年,園區外商投資的生產性企業將達85家以上,研發機構15家以上,注冊資本總額達18億美元,總投資額達30億美元。2010年園區企業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190億元(含光伏產業460億元)。

    現在園區內有多家企業,較為著名的有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美德維實偉克(無錫)定量泵有限公司、吉科精密工業(無錫)有限公司、無錫松下壓縮機有限公司、無錫開益禧半導體有限公司、康斯博格汽車部件(無錫)有限公司、無錫先導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無錫金杰通用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無錫泰石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卡塞爾(無錫)科技有限公司、無錫旭英機件有限公司等。

    旅順經濟開發區

    成立于1992年6月8日的旅順經濟開發區,是現在中國最好的工業園區之一,在經過16年的開發建設之后,曾經有人用"堪比當年的浦東"的評語來評價這片土地。而在煙大鐵路輪渡項目的建成之后,旅順經濟開發區實際上成為了連接東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旅順經濟開發區位于遼東半島西南端,東接老鐵山自然保護區;南臨黃渤海分界線,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西與鳥島、蛇島、虎平島、牦牛島等五島毗鄰環抱。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49公里,大連市區50公里,旅順口城區12.3公里。海上航線至山東蓬萊僅66海里,龍口92海里,秦皇島101海里,處于世界三大投資貿易圈之一的東北亞中心地區,號稱"黃金水道"。

    在2002年1月旅順經濟開發區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晉升為省級開發區后,旅順經濟開發區享有省級開發區優惠政策。全區總面積26.5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達到23平方公里,下面設有港口區、工業物流區、 旅游教育區、公共服務區和生活居住區五大分區。而隨著吉林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等著名學府在園內建設分院,人力資源優勢也逐漸凸顯。

    現在旅順經濟開發區在裝備工業方面形成了以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大連中遠造船工業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鋼業工程有限公司,大連今岡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北車集團齊齊哈爾交通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等公司為主的產業網絡。(策劃/本刊裝備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執筆/郭樹涵)